昨天整理筆記簡單整理畫流程地圖,
在那之前說得到戶資料的方法,最直接的方式還是訪談。
其實方法很多種,訪談也可以細分很多種,今天想要整理一些比較通用的使用者訪談筆記,
是一種了解使用者的心理和行為特徵而進行的引導性談話!
訪談可以比較深層的去了解使用者的想法、態度、習慣參考,
透過訪談得到一些追問的機會,可以更深層的了解他行為之下的含義。
內容會比較像是歸納幾個主要的目標任務詢問細節,規劃出訪談問題清單,
問題清單會圍繞在請對方描述一下:
最主要是聽了敘述之後適時的請對方解釋一下
為什麼這樣想、判斷、這樣做?
才能理解背後的動機。
在執行訪談之前,我覺得團隊很重要的2點就是:
找到適合的訪談對象&做做看
找到適合的訪談對象,進行用戶訪談之前,會先去再一起討論看看誰適合提供這次訪談的答案。
在知識上、使用的經驗上,哪些族群可以提供這次需要的資訊?
誰是TA?
不可能一次回答全部的問題
這個族群又可以細分成拿幾種不同的分類?就要明白的定義清楚。
正常一定會先做做看,並且去想像會發生什麼問題,浪費時間真的會心很累
特別筆記幾點:
有聽過一些有趣的訪談故事,願意來的受試者也是一個熱門話題,
誰願意來?來的人為何而來?回饋條件很不好真的會有人來嗎?
甚至是關係到專業的學科,需要某些學術上的背景、金融投資經驗等的,真的找得到受試者嗎?
這件事其實真的也很讓我學習,
我個人想在結尾分享一個可能比較沒有被證實有沒有實際回饋感的回饋,
就是手寫回饋小卡片。
在碩班的論文寫得很痛苦的時候,我真的很感謝萍水相逢、曾經相識、行俠仗義、雪中送炭(?)來參加實驗的受試者,所以除了應給的回饋之外突發奇想寫了受試後的小卡片,
圍繞寫「謝謝百忙之中願意來」,就是簡單的小卡,但是希望對方知道我真誠的大大大感謝。
現在的我看到別人在社群貼一些訪談的經驗分享文,我都會特別看他在這塊有沒有寫,覺得精進訪談能力有一大部分是在學習做人處事